您好,欢迎访问学汇成
专利申请 专著征稿
学汇成

文化遗产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Cultural Heritage

  • 主管单位: 中山大学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审稿周期: 1个月内
  • 出版周期: 双月刊
  • 国际刊号: 1674-0890
  • 国内刊号: 44-1645/G0
  • 期刊类别: 哲学与人文科学 查看更多期刊
  • 邮发代号:
  • 主编: 康保成
  • 影响因子: 0-0.5
  • 出版地区: 广东省 查看更多期刊
  • 出版社: 院校类
  • 语言: 中文
  • 创刊时间: 2007
  • 期刊收录:被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全文收录。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主要栏目: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

文化遗产杂志简介

文化遗产杂志简介

《文化遗产》(双月刊)创刊于2007年,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文化遗产》被评为“2010-2011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并在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题名期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及古近代文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物质类文化遗产稿件,亦酌量刊发。《文化遗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文化遗产杂志栏目设置

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

文化遗产杂志投稿要求

一、《文化遗产》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及古近代文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物质类文化遗产稿件,亦酌量刊发。

二、来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不受此限。

三、《文化遗产》来稿请遵循如下格式规范:

1.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附上论文摘要(300-4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称)。其中,论文标题和摘要还需译成英文。稿件如系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

2.注释和参考文献均放在当页,按先后出现的顺序,以脚注形式标出,其序号为①、②、③、……(余依次类推)。参考文献的顺序如下:

(1)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2)译著: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译者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

(4)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外文参考文献要用外文原文,作者、书名、杂志名字体一致,采用正体。

四、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毛泽东选集》用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用1994年版,等。

五、为确保学术规范,来稿须对所有引文(含间接引文)认真核实,并注明出处。否则,均被视为不规范稿件,不予刊发。

六、来稿务请寄纸质打印文本和电子文本(电子邮件或软盘)各一份,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含街道路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七、来稿文责自负;文化遗产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上注明。

八、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样刊2册。对高质量稿件,实行优稿优酬。海外稿件亦可以样刊代稿酬。

九、请勿一稿多投。文化遗产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敬请海涵。